ENGLISH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17

实验教学在科学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科学课离不开实验。对于小学生,想象能力弱,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的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一些能力、经验。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实验要求进行教学,以完整有效地上好科学实验课。



01

转变教学观念,

重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途径,所有的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既是自然科学的特点,又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缺少实验的教学,就绝不是自然科学的教学。小学科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传统的考试方式很难挖掘学生的科学素养,往往那些讲解式的教学方式在考试中比那些认认真真实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换观念,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意识。可以采用平时操作和考试两种成绩去双向评价。在考试时,可以要求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平时教学过程中做过的实验,即可通过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操作看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02

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要完成科学探究的目标势必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前提。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丨Labox莱博士小学科学实验箱


03

合理、明确实验分工,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和管理者职能,有组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督促各组合理、明确地进行分工合作。在选择分工时,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科学安排,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优势均能得到体现和展示。如理论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担当讲解以及策划的事务;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带领其他成员进行实践操作,其他成员可在一旁协助实验。让每一个学生很好地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获取最佳的实验体验。


在点评实验成果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进行热烈的课堂实验讨论,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到合理、明确的实验分工能够大大提高实验效率。


04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潜能


教学中有些内容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通过演示使学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潜能。


丨莱博士小学科学整体解决方案


05

引导分析现象和数据

讨论和交流提炼结论


很多老师,实验后的交流汇报,往往只指向实验结果,忽视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当学生说出结论后,往往我们做老师的就感到万事大吉了。在这个环节,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再者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重点培养数据意识;第三,讨论和交流时一定要进行提炼。


06

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上,

化枯燥为神奇


通常,科学实验离不开讲述、挂图、模型、板书,这一传统教学程序在当今信息化发达的年代被电教化教学所替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通透性,让学生们分组,登录相关网站,搜集相关资料,把狭隘的课本信息放大化,让一个知识点引申为一圈知识点,学生们通过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解决,从更广泛的角度来掌握最中心的那个只是点,使得死记硬背的教学结果在兴趣浓厚的寻找中逐一破解,这一方法,不仅让孩子们脱离了枯燥的课堂操作,更重要的是扩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使解决问题的角度更广泛化,更细致化。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好奇、好学。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只有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验,才能把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到学习上来,让他们边玩边实验、边学习这才叫寓教于乐。积极地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进入到实验的环境中,在老师的参与、引导下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有趣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有效,从而更牢固地掌握和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