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科学实验,体验科学乐趣

发布时间:2021-01-26

对于广大的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创新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尤其,创新实验,是出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


创新实验相较于教材实验而言,新颖有趣,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创新实验本身是一项创新活动,便于学生们通过切身的体验,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获取科学创新乐趣。那么,我们要如何在组织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创新科学实验呢?

0

1

创新材料,激发兴趣

科学实验,简单地说是操作相关材料,展现现象,总结规律的教学活动。实验材料在科学实验中起着基础作用。创新实验,需要教师对实验材料进行创新。尤其,实验材料是以实物为主要形式的,形象直观,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是激发科学实验兴趣的利器。科学实验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此要求指导着教师在创新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打破教材的限制,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科学材料,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点燃学生的实验兴趣,驱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莱博士小学科学实验箱


0

2

丰富方法,引导探究

科学知识是对科学现象的高度概括,之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设计多种多样的实验,是为了借助实验,将科学现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们,使学生们通过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发现科学规律,总结科学本质,建构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创新实验的实施,同样要实现此目的。学生科学探究实验,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引导。教师的教学引导,是以多样的教学方法作为保障的。因此,在创新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新实验材料,还要丰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驱动学生们一步步地进行科学探究,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为形成科学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0

3

拓展课堂,自主操作

学生是科学教学活动参与主体,是操作科学实验的主人。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奇思妙想地给出不同的实验方法,实现科学创新。那么,在组织了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要延伸学生的“创新”,设计具体的操作任务,鼓励学生们联系已有知识储备和实验经验,自主地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操作,从而成为创新实验的参与者,潜移默化地发展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吊装实验室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课标要求,选择生活化的实验材料,丰富实验教学方法,拓展科学实验课堂,实现实验教学的创新,使学生们通过体验创新实验,乐于学习科学,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