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方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疫情突降,寒假居家预防,开学适度延期。面对空寂的校园、暂无学生的教室、“停课不停学”的新任务,中小学、幼儿园的教师们,怀有怎样的开学期待又交织着哪些心理焦虑?需要怎样的情绪调适与角色调整呢?
角色之一,生命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停课”为了防疫,更是阻击疫情、呵护生命、守卫健康;“不停学”是在常规的开学日期后,为学生安心学业、静心学习,采用非常时期现代教育手段,传播科学知识、人文关怀与心灵抚慰。二者统一,方为共克时艰的初衷。
广大教师要以“生命守护者”的专业职责与定力,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保障适切有序的居家学习。教师要以良好心态组织好“停课不停学”,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守护生命、慰藉心灵的形象,进而引导青少年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小卫士,让“停课不停学”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特殊而宝贵的人生经历。
角色之二,学生自主学习的陪伴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见面而“不停学”,教之困、学之难究竟在哪里?这无疑带给一线教师新的困惑,恰又提供了边学边干、亦教亦研的专业发展新机遇、新路径。
掌握设备操作、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研究不见面的学习主体、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炼隔空传递的学习内容、超越课堂面授的情境呈现,探索反转学习的方法、发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与规律,实验虚拟课堂互动交融、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又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妙趣横生而创造无穷。
“停课不停学”还要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混合型学习的特点,在整体设计上把握远程学习的时空分布、结构化与系统化。
以小学阶段为例,每天安排“4+1+1+1”的模式(学科学习4课时、室内健身锻炼1小时、自选兴趣拓展1小时、家务劳动亲子交流1小时)为宜。每个学科的每一课时,建议分解为15分钟线上视频微课+30分钟线下自主学习;线下学习可采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诵读、运算、写作、综合实践或作业练习等方式。
总之,教师以不见面的陪伴,引领孩子们“4个课时不偏科,两分自学一微课;三类活动巧嵌入,一体一趣一生活”,度过有意义、有收获的每一天。
至于初、高中阶段,学生自学能力更强、学科课程体系更完备,课时分配、单元组合也更灵活。但特别时期特别期待:不与中、高考过度关联,改变“耗时间拼题海”的套路。针对毕业年级,更应“减负释压”,鼓励并相信学生通过“停课不停学”的历练,迎接人生的大考。
角色之三,优质学习资源的供给者。
“停课不停学”需将课堂面授的教学资源,转换为自学为主的学习资源。当下,优质资源严重不足,建议组织优秀教师精选资源、优化配置、分层分类有效供给,过滤并阻断“海量漫灌”。
角色之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培育者。
“停课不停学”暂时隔离校园课堂的物理距离,但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打通了教与学的交互距离、拉近了家校共育的距离,消弥着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实践距离。
例如,非常时期的自主学习,与行为养成教育结合得如此紧密:科学的生活起居方式、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主动的家务劳动、和睦的家庭亲情、理解与支持父母工作、关心长辈与关注他人、班级学校与家庭社区的网络通讯、自理自立与自律自强、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恰是“不停学”的生动内容、切身体验与自觉考评。而“停课”久居宅中的孤寂、聊赖甚至恐慌,正可通过远程学习、师生合作、家校共育,得以疏导、化解、改变。
山河共风雨,日月耀明天。让我们共克时艰,以非同寻常的角色与使命,迎接非常时期的新学年。
王必闩 作者:蒲公英评论员、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兼历史教研员
近期,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中小学不得不延迟开学,为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年段教师纷纷开展线上教学,在线答疑辅导,通过不完全的调研了解,此项活动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也许不得要领,或其他原因,导致在线教学效果未能达到理想效果。由此,想提几点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第一,精心准备。
这一点看似废话,其实不然。尤其是在线教学更为必要。无论做什么事,准备跟不准备不一样,认真准备跟不认真准备不一样。你若紧盯,学生就有可能紧跟。你不认真,学生肯定不认真。比如今天这个属于本学科的时间段,你准备讲多长时间,准备给学生讲解哪些内容,直播设备有无调试好,还有哪些细节问题需要落实,要不要试讲,如果直播期间出现卡壳或掉线等故障应该如何解决与补救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只有考虑周全,心中有数,才会避免直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凡事必作于细,成于实。
第二,有的放矢。
在线教学不同于现场教学,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教师如果还像课堂上那样,全程满堂灌,只顾一人讲到底,可以想象其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切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毕竟在线时间有限,屏幕背后学生的注意力也有限,只有精讲到位,有的放矢,有所侧重,才会收到想要的效果。
第三,主动出击。
人都有惰性,何况学生。由于是在线教学,屏幕后面的学生看不见,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也许确实在线,但在做别的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主动出击,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或相关内容讲完之后就某一问题及时提问某某同学,这样可以起到督促提醒的作用,避免学生开小差,从而把教学的主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虽然不能掌控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但及时提醒督促总比被动等待要好很多倍。
第四,及时评价。
趁热打铁,熟能生巧。这一点类似于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在有针对性讲完相关内容之后,一定要留出一些时间就所学内容进行在线练习巩固。建议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以选择题为主,所选题目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可借助问卷星或问卷网开展在线作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样学生作答完,每题得分率就会一清二楚,教师讲解就有了依据,可重点讲解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这样针对性强,效率高。此举还能检测出哪些学生在线认真听讲,及时答题,可谓好处多多。
第五,借智聚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智聚力,为我所用。既然别人做得比较好,何必自己事事亲历亲为,完全没有那个必要,该拿来的拿来,该借鉴的借鉴,这本身就是学习。这一段时间网上免费的教学资源很多,教师一定要整合筛选,好中取优,真正将那些对自己教学有帮助的资源吸纳进来,切忌不加选择一股脑儿的推送给学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先理清思路,然后对需要的资源再有目的性上网去搜索下载,而不是在现有的资源中选取,以免带入固定套路,毕竟每个人的思路不一样。
上述几点,只是近期在小范围调研后有感而发,因为不在教学一线,某种程度上没有多少发言权,所说仅供参考。衷心期望每位老师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在线教学效果与自己的付出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