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暑丨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发布时间:2020-07-22

大暑热难当,知了叫不停。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热的节气。炎热之极,炎热之盛,一年在这里,“湿热交蒸”到达顶点。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火;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大暑期间,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等谚语。


对国内许多地方而言,夏季阳光强烈,雨水也比较丰沛,虽然有些湿热难耐,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需注意防范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


此时节,暑热难消,心气容易亏耗,建议公众保持安宁清静的心境,如端坐闭目、听听舒缓的音乐,或到湖边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多吃一些具有清心降火、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菊花、莲子、百合、薏苡仁等。


大暑习俗


烧伏香


烧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冶多种顽疾。还有一说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饮伏茶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


三伏天时,人们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喝暑羊


“喝暑羊”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


赏荷采莲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此月多有赏荷的习俗。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以六月二十四为“荷花生日”,到那一天人们多结伴游湖赏荷。在江苏南京、苏州,当日观赏荷花。若遇雨而归,常蓬头赤足,故有“赤足荷花荡”的戏称。


吃仙草


大暑节气,在广东一些地方,流传着“吃仙草”的习俗。公开资料显示,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具有消暑功效,在夏日颇受欢迎。它还可以做成“烧仙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养生


少动多静,运动宜选早晚


大暑时期天气酷热,人体阳气走于肌表,浮散于上,容易出汗,往往动即汗出,人体容易感觉疲劳。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暑热天气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注意顾护阳气、保持体力。烈日酷暑应尽量避免外出,减少露天日晒下活动,以防暑热高温汗出过多,损人阳气。


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远离湿热,预防中暑。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


饮食应注意清热解暑


大暑时节的饮食,应增加健脾利湿类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诸如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切忌过凉饮食


夏季虽然天气炎热,但对过凉的冷饮、冰棒、冰啤和冰镇水果等均不宜多食。。因为大量过冷食物会造成胃肠血管骤然收缩,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胃肠痉挛、腹痛、腹泻、消化吸收障碍。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饮更要有所选择和节制。


大暑诗词